Industry news

疫病、移民与不平等:气候变化下的全球南方健康困境

  

疫病、移民与不平等:气候变化下的全球南方健康困境

  2025年的夏季见证了极端天气与公共卫生危机的交织:印度等亚洲国家遭遇极端热浪考验,非洲多国爆发霍乱疫情,菲律宾手口足病病例激增——这些事件再次将全球南方的公共卫生危机推至聚光灯下。在气候变化、资源分配不均和人口流动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南方不仅承受着疾病负担,更面临着健康治理的结构性挑战。

  我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些健康危机背后的历史根源?当疫苗分配仍遵循“先北后南”的逻辑,全球卫生正义该如何实现?移民工人的健康权利为何总在国界线上悬而未决?从殖民时期的检疫制度到今天的跨国药企专利体系,全球南方的身体如何被政治经济力量所规训?这些问题的答案,既藏在热带病实验室的显微镜下,也写在贫民窟居民的日常抗争中。

  本期精选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和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权威著作,以三个维度解剖全球南方公共卫生的复杂肌理:第一版块“当代全球公共卫生议题与方案”呈现传染病防控与医疗资源分配的严峻挑战;第二版块“医疗殖民主义的漫长阴影”追溯殖民医学和冷战遗产如何塑造当下的健康不平等;第三版块“跨界流动中的健康政治”则审视人口流动中的疾病污名化与权利保障。这不仅仅是一份书单,更是一次穿越医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与后殖民研究的思想旅程——在病毒与疫苗之外,看见更辽阔的健康政治图景。

  在逆全球化浪潮之下,卫生系统的筹资危机成为普遍现象,国际合作面临挑战,全球健康公平愿景的实现似乎更加遥远。但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从来不是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的议题,在当今时代,保持理性、开放的科学精神,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多边合作,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指导性原则,也是人类迈向更美好未来的关键。

  本书汇集了一批国际跨学科学者,通过生动的案例研究和大胆的概念性研究,探讨医学、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全球健康议题。本书展现了民族志作为全球健康实证明灯的关键作用,并主张采取更全面、以人为本的方法。本书探讨的议题包括:技术快速解决方案在疾病控制中的局限性、全球健康科学的道德经济学、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大规模推广治疗方案的意外影响,以及健康权行动主义融合于制药行业对医疗保健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之中。作者们探讨了项目规模扩大、崩溃或继续推进后留下的改变。我们了解到,疾病从来都不是单一的事物,技术交付并不等同于医疗照护,生物学和技术以我们无法预测的方式发生相互作用。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许源于人们自身,人们始终超越专家的预测,也超越了他们所处的医学、科学、政治和人道主义框架。本书为全球健康和社会理论领域设立了新的研究议程,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医疗、权利、健康和经济未来之间的关系。

  编者 Joan Biehl,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教授;Adriana Petryna,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

  新冠疫情的应对是政治与公共卫生的熔炉——这种不稳定的组合产生了意料之中的糟糕结果。随着科学专业知识与政治动机越发纠缠不清,公共卫生机构日益发现自己深陷政治阵营。本书作者认为,这是一场自由主义危机:背离了、公开辩论和通过理性探究追求知识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本应指导公共卫生工作。本书以五十篇文章记录了公共卫生如何与新冠疫情下加速发展的潜在社会趋势纠缠在一起。作者挑战了这种走向不宽容和绝对主义的思想倾向,同时揭示了类似的理性倒退在此前的时代如何破坏了社会进步。本书深刻地表明,回归批判性、开放性探究必须作为我们期望的未来公共卫生——以及我们必须努力守护的未来——的指导原则。

  随着世界的发展日益快速且复杂,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需要新的方法来有效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挑战——从流行病和全球变暖到社交媒体上的战争。本书作者描述了一种革命性的新方法,即公共利益技术。它有可能改变世界各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本质上讲,公共利益技术意味着将用户置于政策制定过程的中心,以智能方式使用数据和指标,并在扩大规模之前进行小规模实验和试点项目。虽然这种方法很可能涉及数字技术的创新使用,但仅靠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一些最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可能明显是低技术的。本书以清晰的思路和极度乐观的态度,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如何帮助解决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殖民主义及后殖民时代的历史塑造了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医疗体系的形成过程,这是全球南方迈入医学现代化、加入全球卫生体系的契机;但其间的制度扭曲、资源掠夺、经济依赖和知识霸权等,也是全球南方当前卫生系统缺陷的历史根源,更是国际政治经济不平等的体现。

  本书考察了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自1980年代初至今的本土药品生产情况,旨在理解外国援助对制药业发展的影响。尽管批评人士抨击外援浪费、适得其反或造成剥削,但作者清晰地论证了她称为“发展性外援”的有效性。在非洲追求经济自给自足、抗击艾滋病和疟疾以及围绕平价药品展开激烈谈判的背景下,作者对外界关于外援和发展的普遍看法做出了重要的修正。她指出,当外援提供市场、监测和指导时,它促进了本土生产的兴起和升级。愿意采购本土药品的捐助方创造了新的市场,激励了本土企业家生产新型药品。当捐助方强制执行严格标准作为市场准入条件时,他们也激励了生产商提高质量标准。同时,技术知识匮乏的当地生产者获得了改进生产流程所需的指导。

  在这本经典著作中,作者解释了外国公司如何在1950和60年代接管了蓬勃发展的墨西哥类固醇产业,并阻碍了该国后来建立更公平的产业利益分配的努力。在这份宝贵的理论贡献中,墨西哥产业的困境被作者用来作为“依赖理论”的关键案例。本书初版于1983年。

  作者 Gary Gereffi,杜克大学社会学荣誉教授,杜克大学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中心创始主任。

  过去两个世纪东南亚医学的发展并非欧洲科学医学的简单强加,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协商的过程,充满着东南亚卫生专家、当地医学传统以及不断变化的国家和民众期望。本书的作者们展示了过去两个世纪内东南亚的卫生实践如何受到当地医学传统、殖民利益、政府政策、国际干预以及各类卫生代理人和中介机构的影响的。书中的研究结果对许多基于医疗化和生命政治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这些说法将变化视为一个“断裂”的过程。虽然殖民政府和国家政府都制定了影响大量民众的政策,但许多医疗保健仍然植根于更具互动性和以当地为媒介的经验,其中传统、适应和混合与创新和冲突同等重要。受过西方培训的“半下属”医生和各种传统治疗师(其中许多是女性)是参与建设医疗保健系统的文化中间人,即使在全球化时代他们在新的职业和社会等级制度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也帮助传播了有关医学和健康的混合实践和思想。

  长期以来,东南亚一直被视为西方生物医学医疗人员建立功绩和探索发现的静态背景。然而,东南亚当地人对该地区乃至更广阔范围内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大发展亦至关重要。许多医疗机构与人员最初于冷战时期在东南亚开展工作,且塑造了后来该地区应对疫情、流行病和大流行病的方式。那个时代健康和医学方法的多样性也提醒我们,面对政治、社会、经济和微生物环境,人类干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东南亚的人民和地区为不同的医疗体制提供了临床试验。本书介绍了区域会议(包括东南亚医学史(HOMSEA)系列会议)研究成果发表中衍生而来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这些见解有助于挑战医学人文学的主流模式。

  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殖民时期卫生服务机构的代表们致力于在柬埔寨这片边境殖民地推广西方医学。然而,随着法国医生们走出殖民地,他们发现自己不得不与柬埔寨多元的关于健康和疾病的文化实践进行协商。这些协商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引发了大量误解,甚至以失败告终。本书汇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片段、社会和人类学理论以及定量分析,研究柬埔寨的高棉人、占族人和越南人与法国人之间的互动,记录了他们在医学理解上的差异,并揭示了这一时期发生的意外变化——无论是对法国人还是当地居民而言。

  现代国家的医疗体系和疾病防控政策往往建立在公民身份的基础之上,因此移民流动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极富挑战的议题。人口的流动往往和疾病传播的风险相关;移民面临的资源可及性障碍,以及对既有系统的冲击和压力,也可能加剧总体医疗资源分配和健康状况的不平等。但同时,移民在劳动力、经济和文化、社群等方面的贡献对公共卫生也存在许多积极影响。积极回顾历史并直面这种双向的影响,理应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正确方向。

  国际移民占世界人口的3%以上,而国内移民(即在一国境内迁移的移民)则是该数字的三倍多。人口迁移长期以来一直是塑造我们周围世界的核心人口结构变化之一。世界历史及其卫生健康史受到移民模式、迁移政策和政治事件以及移民个体叙事的影响。 本书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广泛的框架,用于理解和审视人类移民对公共卫生及其决定因素的影响。本书不仅考虑移民的福祉,还考虑他们的来源地、目的地以及后代人口的福祉,从而审视其中的复杂关系。本书旨在为理解已知领域以及大量未知领域提供进阶的跨学科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公共卫生这一交叉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日益增强。

  编者 Sandro Galea,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Catherine K. Ettman,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秘书长、策略部主任;Muhammad H. Saman,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

  居住在美国的约一千万无证移民无法获得联邦医疗保险。由于无法享受联邦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平价医疗法案》的福利,大多数人生病时只能依靠医院急诊室或不询问移民身份的诊所就医。此外,医疗保健方面的其他障碍,包括歧视和对被驱逐出境的恐惧,意味着移民(无论是否无证移民)寻求和获得的医疗服务少于美国其他任何群体。然而,移民并非总是被美国医疗保健系统排斥——一个多世纪以来,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活动家们一直致力于为新移民和移民(有时也包括无证移民)提供医疗服务。本书汇集了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今不同社区的故事,探讨了美国医疗保健系统如何包容或排斥移民。作者分析了医疗和移民制度,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结构,以及支撑它们的政策为何难以被改革。此外,她还指出,移民常常被视为医疗体系的负担,但他们通过应对系统性的排斥反而强化了医疗体系。通过创建医院和诊所、担任执业医师、争取更安全的工作场所、提起诉讼、组织和抗议,移民改善了每个人的医疗可及性,并推进了医疗保健作为一项普遍权利的理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